近日,中国慈善家杂志刊发、中国新闻周刊转载了一篇重磅文章《许家印家族信托“防火墙”,被彻底击穿》,其核心结论是:“法院不仅授权清盘人接管许家印名下资产,还将其通过离岸家族信托持有的财产一并纳入接管范围……这一裁决首次明确宣示:当信托被用来规避债务人责任、欺诈债权人时,其“资产隔离”的防火墙将被法律彻底击穿。此举冻结了许家印可能高达50亿美元的海外资产,击碎了长期以来一些人对“海外信托绝对安全”的幻想。”
该文在朋友圈广泛转发、传播。
在该文流传之前,本人专门撰写了一篇原创文章《许家印百亿离岸信托被击穿?请看裁判文书原文怎么说》,根据香港高等法院作出的裁判文书,试图还原真相。
遗憾的是,在甚嚣尘上的互联网信息爆炸时代,真相永远是低调的被掩埋体。读者喜欢阅读的是吃瓜爽文。
许家印夫妇在恒大陷入危机后恶意转移资产,造成几百万烂尾楼,击穿其海外资产的马甲,取回其隐匿的资产,当然是我们都希望看到的。几年前,我就撰写了多篇深度专业文章,详细阐述如何去追索和击穿许家印夫妇恶意转移的资产,如对许氏家族资产的清算开始 23亿美金海外信托的结局会是什么?。
然而,截至目前,许家印百亿信托基金仍然没有到被击穿的阶段。
香港高等法院只是对许家印夫妇等人采取了资产保全或资产冻结令,并任命恒大集团的清算人为许家印全部资产和业务的接管人和管理人。尽管在裁判文书中法官强调,许家印拥有实质控制权的几个离岸信托账户,同样纳入到接管人接管的范畴,但法官强调,实施接管的目的是防止资产的耗散风险或其他可能导致资产消散的危机,确保许家印夫妇遵守禁令,无法违规转移资产,从而未来相关财产的判决可以得到执行。
由此可见,法官仅仅是采取了诉前/诉中临时救济措施,冻结许家印夫妇等人的资产,防止其在诉讼过程中或者判决作出前转移、隐匿或挥霍财产,导致将来的判决无法执行。该措施类似于我国民事诉讼法上的财产保全制度,完全不涉及实体权利的处分。
至于离岸信托财产是否属于许家印夫妇的个人财产,能否为许家印夫妇的债权人所追索,债权人需要另行提起实体诉讼,通过实体诉讼去揭穿几万公里外的离岸公司的面纱,去击穿复杂的离岸信托的面纱。在公司或信托这些法律架构被击穿之前,债权人仅凭香港法院的一纸程序性的冻结令就能从实体上去扣划、执行相关公司名下的财产或者信托财产,显然属于痴人说梦。
海外财产的追查、冻结、执行程序非常复杂,成本高昂。国与国之间的司法协助与执行也往往阻碍丛生。香港特区的裁判文书,跨域能否得到承认和执行,前提也是香港特区与相关国家或地区签署了司法协助协议,或者满足了当地的域外判决执行程序。
毫无疑问,许家印在美国设立的23亿美元的富二代保护计划,如果信托资产在美国,追索程序以及执行程序更为复杂。
其实,早在2024年6月,香港法院就对许家印下达了马雷瓦禁令(Mareva Injunction),禁止其处置包括全球资产在内的总额达77亿美元的财产(“冻结令”)。许家印还被要求向本集团通报以下信息,并须在七日内通过宣誓书确认:“个人所有资产价值50 000港元或以上,不论位于香港或境外,不论是否以[其]本人名义,不论是单独拥有还是共同拥有,并提供所有该等资产的价值、位置及详情……”
然而,许家印根本没有遵守披露令。
在这种背景下,恒大集团于2025年4月3日发出传票(下称“接管人传票”),并申请根据附于接管人传票的命令草案中规定的条款,任命该集团的清算人为许家印的全部资产和业务的连带接管人和管理人。
法官强调,许家印一直完全不遵守披露令,法院没有办法监管冻结令的执行,而任命接管人是恒大集团获得本应由许家印披露的信息的唯一途径。
本文作者
杨祥,清华博士,民商法专家,从事民商法与家族财富管理领域研究与执业超过十八年,具有丰富的公司、证券、婚姻家事、家族信托、家族治理以及跨境财富规划等实战经验,为众多企业及高净值客户提供法税服务、专业咨询、家族治理与跨境规划服务。xiangylaw@aliyun.com
0
推荐